新闻中心

养猪业再遭猪周期重创
发布时间:2012-04-03 10:03      阅读次数:0

近日,我国生猪价格持续下跌,一些养殖户面临深度亏损,已经开始抛售母猪。过往猪价暴跌之后必有暴涨,如果养殖户继续亏损,市场信心难以恢复,价格暴涨为期不远,届时CPI也将面临严峻考验。


从养殖规律看,母猪高存栏将导致6个月后生猪的高出栏。2012年9月后母猪存栏超过5000万头高位,往后延6个月,即从2013年3月起刚好进入生猪高供给状态,这是最近猪价大幅下跌的最重要原因。


最近10多年中国生猪价格频繁出现的周期性波动,被称作“猪周期”。根据生猪养殖周期,一个完整的猪周期大约需要2-3年。亏损期基本出现在春节之后的两个月,到当年国庆节价格才会回暖。


虽然从2007年开始,国家加强了对于生猪市场的调控,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,包括能繁母猪补贴、能繁母猪保险、疫病防疫补助等。但是猪周期依然在继续。通常来说,养殖户赚一年,平一年,亏一年。


目前正进入猪周期的下行阶段:生猪存栏量较高导致猪肉价格上涨乏力,而饲料价格和人工成本上涨却推升了养殖成本,养殖户盈利下降,导致养殖户宰杀、抛售母猪。随着存栏量回落,价格下行压力缓解,猪周期面临新的上行阶段。


逆猪周期养殖:有心无力

111.jpg

数据来源:WIND,东方证券研究所

我国居民对猪肉需求刚性较强,价格的主要决定因素是供给。


由于生猪养殖市场中存在大量的散养户,而这些散养户的文化程度不高,对科学养殖也难以掌握。面对如过山车一样的市场波动,抵御风险的能力比较弱,价格高了就多养,价格跌了就认赔。在猪肉价格波动导致盈利变化时,散养户进出市场导致了供给的大幅波动。


而在生猪市场低迷时,规模化养殖厂经营也很困难,饲料成本、瘟疫、再加上人工费管理费,亏损也几乎没有悬念。


目前很普遍的一种观点就是责备养殖户没有采取逆猪周期的决策,反而推涨助跌。事实上这种责备是比较片面的,并不符合我国目前的生产实际情况。


随着我国城镇化推进,居民对肉类需求量也在持续增加,特别是向城市集中。而养殖户的规模普遍较小,个体决策受到需求变化、成本波动、疫病、扩产、短时间内价格波动、生产滞后等多种因素干扰,养殖户难以作出准确的市场供需判断,更没有足够规模和资金来平滑生产穿越周期。


不过随着猪周期下行阶段,可能会对规模小的养殖户产生挤出效应,为一些规模较大的养殖户和养殖场创造了扩张的机会,能否借此机会逃出猪周期魔咒?


规模化养殖能否摆脱猪周期魔咒?

222.jpg

生猪养殖盈利状况已达亏损200元左右水平。数据来源:搜猪网、民生证券

虽然在城镇化不断推进背景下,市场环境也较为开放,对资本而言生猪养殖是一个黄金行业;但要想逃出猪周期魔咒,绝非易事。一般都会建议通过规模化养殖来抵御猪周期的冲击。但除去成本等经营困难,规模化养殖还面临其他诸多挑战。


生猪养殖行业受供给波动、需求变化影响较大。生猪的自然生长周期较长,且企业决策周期较长,在繁育过程中容易受到疫病影响,因此生猪养殖企业所承担的风险较大。


养猪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。虽然中国目前基本已经把国际上最好的猪种都已引进来,但由于在养殖观念、信息技术等方面落后较多,而环境污染、饲料质量不佳,难以把猪的潜能充分挖掘,实现不了价值的最大化。


从管理者角度来看,很多资本进入养猪行业的只是为了圈钱,对养殖技术、理念以及市场变化规律等都不了解,管理也难以到位,最后的效益难言乐观。


目前养殖人才也非常紧缺,据东方证券调研显示,一个万头猪场的场长年薪基本在10万元左右,10万头猪场场长的年薪则要达到50万以上。而要培养一个万头猪场的场长至少要3年以上,这对投资方、企业主和从业人员都是非常大的考验。


同时由于中国开放了生猪进口,未来生猪养殖企业将与全球养殖户开展竞争,将面临较大的提升养殖效率和降低养殖成本的压力,盈利的风险增大。


结语

要摆脱猪周期的魔咒,需要从投资、管理、技术、政策等多方面进行系统性升级,绝非规模求大就可解决,否则在猪周期下行阶段会损失更为严重。


相关资讯

COPYRIGHT @ 2019 安徽长风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 皖ICP备12019117号-2技术支持:纳创科技